沉到“地下”,绽放青春 | |||||
| |||||
在吉林敦化抽水蓄能项目,有一个大伙儿公认的好青年,他淳朴敦厚、踏实肯干,用心钻研技术,把自己的青春汗水挥洒在了白山深处。他就是青年职工郝晓辉,以青春之我为心中这份光荣的电建事业贡献力量。 潜心钻研“快成长” “项目一线只有扎下根、育好苗,才能厚积薄发;只有经得起风雨历练,才能担当重任。”这是郝晓辉用四年的时间自我验证过的一个道理。2018年7月,郝晓辉从三峡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后入职公司,进入吉林敦化抽水蓄能电站引水系统项目部担任技术员, 在现场同事和师傅们的指导下,在电建人特有的拼搏奉献精神激励下,他很快喜欢上了水工这个行业,也是从那一天起,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精益求精,让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电建工匠”。为此,郝晓辉抓住各种时机给自己“充电”。上班时,他带着图纸紧跟在师傅后面,认真观摩学习;下班后,他利用一切空余时间看书自学,有了理论知识的积淀后,再去现场实际对比。有时候,为了解决遇到的技术难题,他常常一个人钻研到深夜。 “现场技术不熟练,很容易犯眼高手低的错误,只有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才能把技术学扎实。”这是郝晓辉的经验之谈。由于他勤学好问又勤于动手,所以进步神速,很快在技术上就能独挡一面。敦化电站引水系统的下斜井是国内最长的陡倾角长斜井,井下作业困难重重,他长时间和试验室人员探讨,研究改良过的微膨胀自密实混凝土解决了井下作业种种难题。在技术部工作的三年多的日子里,他对技术精益求精,出色的完成了项目领导交代的任务。多次被评为公司的“先进工作者”。 深入实践“敢亮剑” 郝晓辉凭借自己的那份踏实肯干和勤奋敬业,不断成长着。2020年12月,他从技术部调入档案室担任主管,负责竣工资料整理和移交工作。面对繁杂的档案资料,他没有被吓倒,而是凭借专业知识,带领同事开始了分门别类的整理工作。根据建设单位提出的分工程部位归档要求,将原来按生成时间存放的资料重新摸排了一遍,收集到了宝贵的第一手数据,并且按照类别进行了分类扫描,电子版资料有了雏形。 与外业工作相比,档案资料的整理归档同样充满了挑战,别以为扫描工作是一项简单的动作,那可不是只扫描几张纸的事。项目部地处山地林区,夏季气候非常潮湿,纸质的文件长时间积压,翻页困难,组卷后资料成百上千页,扫描经常出现卡纸失误的状况,十分浪费时间。为此,他细心分析卡纸原因,通过多次试验,找到了一套快速连续扫描文件的方法。将预扫描的纸质文件分成薄的单份,每份不超过20张,采用电热毯热处理一天除湿,然后翻面再强化除湿一次,翻面过程中拍打纸张消除粘连,整理好的文件在投放打印机前,更换一个专门的硒鼓,并在扫描过程中对打印机进行冷风降温。有了这些优化措施,扫描难题迎刃而解,效率大幅提升,纸质文件也得到很好的保护。 以身作则“聚人心” 郝晓辉兼任敦化项目团支部组织委员,负责青年职工的管理工作,他善于团结同志、交流沟通,经常与项目部青年谈心,组织开展形式丰富的活动,把青年职工拧成一股绳,冲锋在最艰难的岗位上。 敦化电站工程完工后,水道成了一个封闭的地下管道,只留有平洞段的一个进人孔方便充排水试验前后作业人员进入流道检修。水道里埋深大,流道内空间狭长,检修孔直径仅有45厘米,人员进出困难,照明也只能靠作业人员的手电筒,检修过程充满了封闭空间的恐惧感。即便如此,郝晓辉依然主动请缨,他还组织青年员工成立一支检修队,经过受限空间安全教育培训,学习了气体检测和通风应急救援措施,最终成功完成了流道检查,为充排水试验和后期工程移交奠定了基础。 “奋斗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这个扎根一线项目的好青年,不断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习总书记对青年的这句深情寄语,不负青春,不负使命,郝晓辉把青春播撒在山水之间,交出了一份电建青年的优秀答卷。 | |||||
【打印】 【关闭】 |
浏览次数: |